来源:证券之星
最近,你用了消费券吗?
“我买了两双鞋和一件衣服,商场都打了3至4折左右,折后是502元,用了消费券再减100元。”在深圳东门一商场购物的伍先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清明假期期间,消费券叠加各大商场推出大幅度折扣优惠,久违的排队买单现象再现。图为深圳罗湖区东门茂业奥特莱斯商场,顾客正在排队买单。
消费者得到实惠,商家也觉得很不错。有商场工作人员表示,顾客买单后,消费券产生的差额就会立即打到企业收款账户上。
不过,也有人正在发愁。“政府的消费券在我们这里用不了,我们旁边好几家店都撑不下去而关门,还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援助。”在深圳福田区红荔路,一家女装店老板告诉记者。
目前,各地出台的消费券刺激政策累计已过百亿元。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消费券来刺激经济之前也出现过,但这种方式不可长时间持续,短期来看消费券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个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也会产生一个弊端,就是可能会造成资源更向大企业倾斜。”
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国家发改委密切关注各地推出消费券等政策举措,并积极跟踪分析。地方出台政策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杠杆乘数效应“比拼”
继去年风风火火抢人大战之后,全国多个省市在对待消费券这件事上,再次表现得出奇一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杭州、宁波、南京、嘉兴、济南、青岛、重庆等多个城市以及浙江、辽宁、江西、河北、安徽等多个省份或部门发放或计划发放消费券。
尽管各地消费券发放主题各异,包括餐饮、零售、旅游、汽车等各种行业,但都是为了刺激消费。多数消费券都设置了一些使用门槛,例如使用满百减20、只能在规定的地点使用等。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实践,消费券效果如何?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一些城市已发放数轮消费券,也公布了相关的杠杆乘数数据。例如,杭州第四轮电子消费券将于4月10日上午开始发放,本轮消费券共追加发放150万份,每份含5张满40减10元的通用券,总价值为7500万元。
4月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据初步了解,目前已有7个省20多个地市组织发放了多种形式的消费券,在短期内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
在深圳,罗湖区率先向市民发放3000万元消费券。记者获悉,自4月1日首日发放消费券后,目前已有近38万人成功领取到消费券,预约人数也已超过90万人。截至7日,已有5.3万张被激活,合计158.6万元,直接带动消费金额1673.8万元,杠杆乘数效应高达10.7倍。
其实,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社零消费总额增速大降,成都、杭州等地都曾推出消费券。当时,浙江省委政研室在对杭州发放消费券调研后称,综合测算后发现消费券拉动效应达到1:1.3。有分析人士表示,与当时发放的消费券不同,现在各个城市发放的消费券多数都与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更符合现在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因此较十多年前显示出更大的消费带动效应。
商铺望扩大使用范围
一轮接一轮的发放消费券,超过10倍的杠杆效应……那么,商家和消费者实际感受如何?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可谓检验消费券成色的最佳时机。
证券时报记者在深圳著名的东门步行街和罗湖区清水河的深业车城调查发现,逛街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商场推出了大力度促销活动,也不忘在显眼处“打广告”:使用政府消费券等于折上折。记者在深业车城看到,许多汽车销售门店在醒目位置打出政府消费券的信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券相关政策公布的第二天,就有顾客来到店内消费并成功领取了政府奖励的购物卡。
深圳罗湖区深业车城,许多汽车销售门店在醒目的位置打出政府消费券的信息,吸引更多的购车者。
记者发现,东门商场内多个楼层的收银处甚至排起了长龙,这在受疫情冲击的这段时间里,可谓久违的 “热闹”场景。商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下午两个小时里,就有8名顾客使用了消费券。而且,顾客买单后,消费券产生的差额就会立即打到企业收款账户上。
记者梳理发现,深圳各区发放的消费券,都在不同程度上设置了一些使用范围,如餐饮、服装等行业。许多消费者也表示,希望消费券发放力度和面额能够更大,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一些个体商铺的店主更希望消费券的使用范围能够更广,能够覆盖更多的实体消费领域。一些尚未被消费券覆盖到的行业,等待更多政策工具的支持。
一些商场也纷纷推出各自的消费券
发钱还是发券?
临近深圳的香港和澳门,最近也在大力刺激消费,但选择的方式不同。近日,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公布第二轮疫情援助措施,第二轮援助措施除了直接派现外,再次通过发放消费卡方式鼓励居民消费。香港政府的做法是仅派现金,并没有向市民发放消费券。香港市民彭小姐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比起消费券,派现更简单直接可救急,而且香港电子消费不如内地发达,派电子券缺乏基础,如果派实体券就更慢且不现实。”
那么,该发钱还是该发券?其实,不同城市面对的情况不同,也应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新闻处负责人Alson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政府曾积极研究派发消费券的可行性,也有参考其他经济体在这方面的经验,但考虑到派发消费券会牵涉防伪、防盗等问题,且须作出较为复杂的行政安排,筹备时间会因而拖长,加上面对现时的经济逆境,每位香港市民的情况和需要不尽相同,发放现金能提供更大弹性,更切合市民需要。希望疫情结束后,香港市民可利用政府发放的款项在本地消费,从而刺激经济。
记者了解到,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餐饮业收入更是下降43.1%。从当前形势看,国民经济复苏需要更加倚重内需,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就是促进消费,用消费券等刺激方式推动市民“买买买”则成为一个重要手段。那么,消费券如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刺激效果?市场分析意见认为,需要更加精准投放。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消费券直接给到因疫情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会更好一些,从而避免不平等和资源浪费。这个可从技术上来精准定位哪些人群是特别需要消费券。
“钱从哪里来?”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毫无疑问肯定是地方财政支出。一些地方现在的财政缺口很大,很多地方财政都是依赖卖地。它们不但收入减少还要多出很多跟防疫有关的额外支出。所以说,利用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承担消费券的支出,目前来讲存在一定困难,而且消费券花样百出,实际上真正转化为消费购买力存在很多障碍。”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发放消费券更重要的作用是纾困,是对中低收入群体直接补贴。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消费券的门槛太高,部分城市甚至规定哪些商家可以用,相当于帮助消费者做了决定。他建议发放具有现金功能的消费券,规定买食品的用途和现金等值的使用。全国范围来说,个体户家庭受到很大冲击,用现金消费券或者直接发现金由中央和地方来分层承担。
就发放对象而言,中低收入的群体识别可综合多方面因素,比如通过收入未达到报税起征点作为支持的对象,利用数字技术、电子支付等做中低收入人群大数据的识别,加上现有的民政局掌握的情况来综合判断。
从目前消费券发放地来看,主要集中于沿海发达城市。这些地区地方财政实力雄厚是一个原因,发达地区服务业对于地方经济比较重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颜色呼吁,借疫情的契机,建立类似美国的食品券制度,对于特别需要照顾的群体,规定了每个月给牛奶票,鸡蛋票,没有消费门槛直接购买,形成国内中低收入群体常设的一个制度。
联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机:13618719520,13508716087
邮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澳门贵宾厅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华区美丽家园美祥格8栋一单元4B